站内搜索

跨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yl6809永利官网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其定位是建设一个立足yl6809永利官网多语种优势的开放式学术平台,旨在推动中外跨文化研究领域内的学术创新,搭建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跨文化教育、移民及旅居者身份认同、国际传播、中西方文明对比和外语教育。被誉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之父”的胡文仲教授(yl6809永利官网)任中心名誉主任。刘杨博士任中心主任。

学术团队现任成员

  1. 姓名

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
孙有中 教授 美国思想文化、跨文化传播、英语教育
刘杨 副教授 跨文化传播、移民和旅居者的文化他者身份建构
张春波 副教授 媒体话语分析、跨文化大众传播
高蕊 讲师 文化社会学、社会和文化理论、中国研究
伊蕊 讲师 美国文化研究、中西文明比较
宋颖 讲师 国际传播、公共外交、美国媒体
翟峥 副教授 政治传播、媒体研究、跨文化交际
侯俊霞 副教授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研究伦理
廖鸿婧 副教授 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教育研究与评估
刘立华(校外特聘) 教授 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传播

中心近五年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及专著章节

孙有中:

--核心价值观国际比较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G20峰会跨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

--跨文化研究、教学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Transcultural Encounter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M]. Springer, 2017.

--跨文化研究新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16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刘杨:

--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第二作者).

--Communication with non-host-nationals in migration: The case of sojourning studen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The companion on mig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s, Taylor & Francis, 2018.

张春波:

--新媒体与旧秩序:YouTube上的中国形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

高蕊:

--Cacophonous memories: Revision of the official narrative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Post-Mao China and its limitations[C]// Routledge Handbook of Memory and Reconciliation in East Asia, Routledge, 2016.

翟峥:

--G20华盛顿峰会美国媒体报道研究[C]//G20峰会跨文化传播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政府门户网站比较研究:以马里兰州政府门户网站和首都之窗网站为例[C]//跨文化研究、教学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Charm Offensiv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 on Peng Liyuan’s First Two International Tours in 2013[C]// Priscilla Roberts. The Power of Culture: Encount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跨文化研究新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侯俊霞:

--中国学生跨国学习经历研究---以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跨文化教学案例反思[C]//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刘立华:

--国家、区域与企业对外传播研究——话语分析视角[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期刊论文

孙有中:

--《国标》视野下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J].中国外语, 2018(2):4-11(第一作者).

--人文英语教育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6):859-870.

--教研相长,做学者型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笔谈[J].外语电化教学,2017(5):3-22(第一作者).

--香港《南华早报》的国家认同研究(2007-2016)[J].新闻大学, 2017(6):62-72(第一作者).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3):17-22.

--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中的“一带一路”[J].现代传播,2017(4):37-41(第一作者).

--走向跨文化教育:孙有中教授和Janet Bennett博士学术对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2):1-8.

--英语专业人文通识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1):9-16.

--准确理解《国标》精神,积极促进教师发展——“《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教师发展”笔谈[J].外语界,2016(6):9-15.

--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4):22-23.

刘杨:

--Laowai as a discourse of Othering: Unnoticed stereotyping of American expatriates in mainland China [J]. Identities: Global Studies in Culture and Power, in press(第一作者).

--Conceptualizing the Other in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Review, formulation and typology of the Other-identity [J]. 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in press(第一作者).

--Shared experiences and resilie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students’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non-host-nation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2019, 9(1): 112-125(第一作者).

--Accultur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S.: Un-abandoned original culture and intraethnic communication[J].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18, 27(1): 55-71.

--Mythic national image of China: The case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J].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2018, 21(1): 25-44.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诠释学视角:以中国语境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3):129-135(第二作者).

--Tweeting, re-tweeting and commenting: Microblogging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China [J].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5,25(6): 567-583.

张春波:

--YouTube个人用户对中国形象的编码与解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3):70-77.

高蕊:

--记忆中的伤痛:阶级建构逻辑下的集体认同与抗战叙事[J].社会,2015,35(3):67-94.

伊蕊:

--在跨文化比较中培养思辨能力——中西文明比较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4,11(3):91-98.

翟峥:

--美国总统政治传播体系的打造及其演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2):175-180.

侯俊霞:

--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剖析[J].伦理学研究,2018,94(2):111-116.

--Learning Together? Experiences on a China- U.K. Articulation Program in Engineering [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4, 18(3): 223-240(第一作者).

--Exploring the diverse motivations of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omplexities and contradictions[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014, 40(3): 300-318(第一作者).

廖鸿婧:

--Reported credibility techniques in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tudies that use qualitative methods: A research synthesis[J].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018, 68: 157-165(第一作者).

--跨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估量表的构建与检验[J].外语教学,2018,39(1):65-69(第一作者).

大学英语课程评估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2017(2):18-25(第一作者).

--A Mixed Methods Eval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A Case Study in China[J].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017, 26(6): 383-396(第一作者).

--Outlier impact and accommodation on power[J].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Statistical Methods, 2017,16(1): 261-278(第一作者).

--Outlier impact and accommodation methods: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type I error rates[J].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Statistical Methods, 2016,15(1): 452-471(第一作者).

刘立华: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negotiati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in press.

--Discourse Interaction of The New York Times and China Daily: The Case of Google’s Departure[J]. Critical Arts, 2018(5-6): 68-86.

--话语实践中的意义磋商与话语互动研究——中美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会案例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2):63-77.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一带一路”宣传片人际意义的多模态话语研究,2017(5):1-16.

--话语理论的新进展——兼评《话语理论与批评媒介政治学》[J].国外理论动态,2016 (2):135-143.

--中国梦的话语权建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新华社对外报道中国梦话语研究[J].天津外语学院学报,2016,23(1):29-34.

--话语实践的意义互动与磋商——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6):42-48.

--van Dijk的社会认知语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14(4):92-96.

--Review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J]. Discourse Studies, 2015(4): 499-500.

--Review of Dialogue in Politics[J]. Discourse Studies, 2015(1): 108-110.


主持项目

自2008年以来,中心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基金、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侨办、北京社科规划、中国外文局、教育部重点基地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五年中心成员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共10项。在国际项目方面,主持完成了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Research Enhancement Fund,加拿大First Nations的China & Globalization Program等项目。

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

跨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组织了承办了多个跨文化领域的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其中:

  • 2009年,中心承办的“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第八届国际会议”,邀请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创会主席陈国明教授等担任主旨发言。

  • 2012年,中心与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学会((Society for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SVHE))合作举办“培养思辨能力课堂教学工作坊”。

  • 2012年,中心主办《2012年中国海外形象调研报告》发布会。

  • 2013年,中心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北外跨文化传播研究书友会”,集中推介北外跨文化研究成果。

  • 2014年,中心牵头组织“北外-哈佛面向未来的教学研讨会”,邀请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的专家主讲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理念与路径创新。

  • 2018年6月,中心与山东大学yl6809永利官网联手,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国际研讨会”。

专家讲座

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学术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推出一系列精品讲座。近两年的讲座如下:

  • 2017-12-06:Missed connections in a Sino-French programme? Critical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跨文化教育学教授Fred Dervin。

  • 2018-06-21:The Stat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Discipline,新西兰梅大学新闻传播与市场营销学院院长Stephen Croucher教授。

  • 2018-06-24:Online interaction across three contexts: An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affordances,澳门大学传播学副教授Todd Sandel教授。

  • 2018-10-02:Discursive Shifts in/and a Multi-Level Critique of Discourse: On Politicisation and Mediatisation of the European Refugee Crisis,英国利物浦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学院院长Michał Krzyżanowski教授。

  • 2018-10-17:Stud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academic language can best help us connect the world?,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汪琪教授。


    学术期刊

由中心创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研究论丛》(辑刊)是专注于跨文化研究的学术期刊,旨在搭建一个促进国内外跨文化学者交流与合作的学术平台,加强中国跨文化研究学科建设,为中外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贡献。

联系我们

中心地址: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yl6809永利官网东院yl6809永利官网楼404室

邮编:100089

中心电子信箱:icsbfsu@bfsu.edu.cn




Copyright @ BFSU. yl6809永利(YL集团)Latest Official Website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